在第37个教师节暨卓越教师表彰会上的讲话
校长 向罗生
(2021年9月9日)
老师们、同志们: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慰问!向长期关心学校发展,并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今天获得表彰的老师们致以热烈的:兀〗璐嘶,向大家报告今年来的工作情况,同时,对下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上半年学校各项工作再创新成绩
(一)总体情况
上半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班子成员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全校师生员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中心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转设职教本科省评的高职院校,荣获了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立项了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基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10余项;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专利45项;教师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10项;学生获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体育艺术等竞赛国家、省级奖项30余项。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稳步上升,截止目前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3.04%,位列全省前列。
(二)具体分析
1.党建工作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不断提高;组织了党史知识竞赛、“师魂映党旗”教职工演讲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师生党的意识,爱党爱国热情不断增强;加强党支部“五化”和“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抓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持续推动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等3个项目立项省级“对标争先”建设项目,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媒体学生党支部获评“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色。印发了《思政工作体系构建重点任务工作台账》、《校领导、中层干部上思政课工作方案》,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上思政课,开展了“抗疫事迹进课堂”“体验式思政课堂”等活动,推动“十大育人体系”培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了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汽车学院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个,学校荣获2020年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涉校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实现了半年零重大舆情目标;强化正面宣传,半年发布了校园网主页新闻192条,微信新闻24期;出版校报2期;推送外宣稿490条,学校《深化“三行”主题实践,培育“湖湘工匠”后备军》在2021年全省资助工作视频会议上做典型经验发言。
3.转设升本工作有序推进。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3个多月的准备,我们完成了省评6本申报材料和165盒数据支撑材料,并于4月率先通过湖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察评议,给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示范样本。目前,国评申报材料和支撑材料准备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已完成各类材料105本,特别是后勤处在不动产权证书办理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一批7栋校舍共计约9.2万平方米不动产权证已办理完成;第2批10栋校舍共计约6.5万平方米的不动产权证办理预计9月底完成。目前我省已将火博登录转设升本的报告递交教育部,近期将迎来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评审。
4.“双高”建设取得新进展。学校层面共有11项重点任务,设置了绩效指标336个,全面完成的共144个,整体完成率为42.86%;2021年度设定了指标175个,年度全面完成的127个,完成率为72.57%。数控技术专业群共有8项建设任务,共有绩效指标139个,全面完成的共61个,整体完成率为43.88%;2021年设定的指标64个,年度全面完成的47个,完成率为73.44%。“双高”建设以来,学校在社会影响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日常管理、后勤服务、育人成效等方面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校生的满意度为98.58%,毕业生满意度为98.34%,家长满意度为99.65%,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7.12%。
5.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改革力度,加大专业的内涵式建设。根据最新高职专业目录,对现有专业进行了调整,新增一个专业“增材制造技术”,撤销了四个专业方向,备案招生专业40个;完成了4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1052门课程标准的编制,拟定了10个职教本科专业申报材料;汽车学院《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课程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学院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技艺传承平台立项省级平台;《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等4本教材立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机电行业英语》等6本教材评为省级优秀教材,《毛概》等5门课程立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021毕业设计省教育厅抽查为“优秀”。
6.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引培结合建设队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机械学院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团队立项国家第二批职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汽车学院《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课程团队立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思政课4个团队立项为湖南省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立项省级名师工作室;机械学院师生获职业技能竞赛国赛一等奖2项,电气学院、机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获得湖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基础课部教师团队获二等奖1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全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竞赛三等奖2项。
7.创新创业就业质量大幅提升。依托学生社团、科研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三位一体创新平台,推进“一轴双驱”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双创工作成效显著。承办了湖南省职业教育周“创业之星”“励志之星”巡回分享会,信息学院荣获“挑战杯”全国竞赛特等奖1项,汽车学院荣获“挑战杯”湖南省竞赛一等奖1项、电气学院获二等奖1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荣获2019-2020年度湖南省青年文明号。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截止目前,4828名应届毕业生,4492人已落实就业岗位,就业率93.04%位列全省前列。
8.校企合作水平有了新提升。学校校企合作坚持规:椭柿客酵平,不断优化项目审批程序,推广产教融合第三方评估标准,促进项目出成效。去年9月以来,由校领导或二级学院(部门)带队赴广汽三菱、智能网联、继善高科等212家长株潭装备制造企业实地调研,开展深度合作的有61家,占比28.7%,还有20家正在洽谈这中,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研服务合作,增强了服务湖南装备制造业能力,今年上半年学校立项首批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并获得省财政厅、工信厅80万元奖励。电气学院以“楚天海外人才服务”订单班和“汇川”订单班人才培养为抓手,组织青年教师暑期赴这两家企业开展实践,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商务贸易学院深化与子岩科技等企业合作,企业投入实训室建设资金60余万元,学生获取技术服务费用5万余元;与龙山县文旅局、麻阳县乡村振兴局开展校地合作,着力打造“专业支撑+产业振兴+技能培训”特色乡村振兴合作模式,完成农村电商技能培训315人次,助农直播6次,销售额近5万元,覆盖扶贫点40多个家庭,事迹被湖南日报等多家省级媒体报道。
9.科研服务捷报频传。学校坚持科研引领,不断营造重视科研氛围,教师积极性不断提升。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纵向课题12项,厅级课题7项,各类课题结题63项,发表学术论文88篇,获得授权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社会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党政办承办了2021年楚怡精神宣传活动暨湖南省职教周启动仪式;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实心中心等部门开展了新化楚怡职业中专教师、中联土方工业机器人焊接员工、长沙卷烟厂技术人员、国防科大学生金工实训等社会培训项目;电气学院、信息学院、基础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承接了“紧缺专业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高职英语”“中职劳动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项目9项;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学院等部门完成了长沙市2021年度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长沙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工作;完成职业技能鉴定5250人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10.幸福校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后勤处、电气学院、信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汽车学院牵头负责的产教融合3栋实训大楼、汽车检测大楼、学生第三食堂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团委牵头负责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已进入全面施工;后勤处、宣传部等部门负责的校园道路改造、学生公寓提质、机械楼文化建设30余个项目如期完成,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力维护师生健康与安全,后勤处组织师生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19万人次,接种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组织人事处、工会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年度教职工体检以及健康疗养,以及三八妇女节、子弟“六一”儿童节、七一党员、教师节、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展、教职工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慰问与文体活动,师生获得感不断增强。
同志们,上半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标职教本科要求还存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还不够优化,生均建筑面积、校园面积不够等问题。二是双高建设方面,在一些涉外项目如企业外派人员培训、在境外设置芙蓉工坊、留学生招生等因疫情实施难度大,在选聘大国工匠、全国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待加大力度;在重大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项目有待进一步深入推进等问题。三是在日常行政管理方面,少数部门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不能按时完成月度计划,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精准施策,认真解决好。
二、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1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任务年,时间已然过半,学校的各项重点工作仍要下大力气深入推进,确保各项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1.大力推进升本工作,创新落实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转设职教本科是学校当前的头等大事,必须要始终高度重视,锲而不舍地深入推进。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标对表上级的要求,快速解决校舍权证办理,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加快规划解决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够的问题,高质量准备好转设基础材料、办学条件材料、办学特色材料、首批升本专业材料以及校园氛围营造等工作,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国评专家入场。要加快推进“楚怡”职业教育研究所、楚怡教育学院建设,强化楚怡职教精神研究,开展楚怡职教品牌学:妥ㄒ到ㄉ瑁灰涌焱平怡文化艺术作品和展览馆建设,办好“书记有约”“校长论坛”“卓越工业文化讲坛”等品牌活动,建好学报“楚怡职教”栏目,做好楚怡原创舞台剧后续篇章的创作和录制,不断加强楚怡职教精神和文化的阐释和宣传,展示楚怡工业学校办学传统,培育一批楚怡精神传承人。
2.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有效突破“双高”建设难点工作。要健全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建设、绩效管理和评价,健全学校专业设置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好高职新专业、升本专业申报准备工作;要深入实施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一轴双驱”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将新工艺、新技术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教师发展等职业教育标准建设,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完善办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推动校级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做好专业技能抽测、毕业设计抽查、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加强“双高”建设重点、难点项目的统筹推进,解决好在境外建立芙蓉工坊、校企共建股份制工作室、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办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破除国际交流、留学生招生、海外培训等国际关系体制障碍和疫情影响,提升双高建设成效;要通过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争取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和发挥技术技能服务平台“造血”功能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多元投入渠道,提升双高建设资金保障能力;要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激发校院两级办学活力,凝聚起“双高”建设的磅礴力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要持续实施“名师名匠培育”“领军团队建设”“青年英才培养”三项工程,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深化“四个一”培养计划,全面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工程实践、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职称评审实施细则及配套制度,健全以绩效考核为基。甓瓤己、绩效工资分配、项目奖励、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先等多方联动的评价机制,实现从唯“数量”到突出“质量和影响力”的转变,激发教师全面发展活力;要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严格查处师德失范行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4.积极应对“新高考”制度变化,提升招生就业服务质量。适应“新高考”制度变革,真正从人才选拔、专业培养需要出发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将物理设置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汽车营销与服务、产品艺术设计等10个首批拟升本专业的选考科目一,其他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业选考科目方案,确保生源质量;提高招生质量,要科学拟定各专业招生计划,统筹做好下一年度单独招生、普通高考招生、中职专业课教师定向培养招生、职教本科招生等前期准备工作。要扎实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监测与毕业半年后跟踪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要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各类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提升毕业生创业比例;要充分挖掘就业市。瓯ǔ邪旎抵圃炖2022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月系列活动,推动2022届毕业生充分就业;要优化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方案,多措并举完成家困毕业生托底就业。
5.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提高科技服务发展能力。要根据暑假书记、校长和中层干部到企业调研的情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要发挥二级学院主体作用,每个月都要把校企合作列为重点工作,同时也要把校企合作工作纳入专任教师的考核评价,提高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积极配合集团企业成员申报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完善校企双元育人体系,积极探索多元主体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建设特色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和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任务式的订单培养,建成一批校企合作育人、技术服务基地。要强化科研成果评价和科技服务制度建设,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服务与创新等重大问题政策理论研究,力争立项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产生一批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要加快“复杂薄壁精密零件智能柔性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步伐,大力开展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明年要争创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要落实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和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面向农村基层紧缺专业技术岗位,积极推进农村中职本科层次专业课教师、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与培训,联合龙头企业共建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争取承担更多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培育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园综合治理。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栋大楼、汽车检测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第三食堂验收交付,科学谋划“楚怡”系列实习实训场馆的规划、设计和报建,扎实推进现有基础设施项目提质改造,精心组织好相关二级学院、教学部门办公场地及专业实训场所建设和搬迁工作,确保安全、高效完成任务;要加快雨花校区全国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楚怡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三位一体”的校区建设改造,争取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政治安全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要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做好新冠肺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疾病防控,确保师生生命安全;要加强师生法制、防盗、防骗、反恐等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要推进智慧安防建设,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突出抓好不良“校园贷”以及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实训室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同志们、老师们,让我们进一步凝心聚力,诚意正心,振奋精神,踏踏实实把工作思路、工作激情和工作干劲聚焦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贡献力量!谢谢大家!